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市场监督管理局 > 政务公开 > 重点领域信息公开 > 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 > 安全消费

        河鲀有剧毒,请勿“以身试毒”

        发布日期:2020-05-20 17:32 来源:本网 字体大小:


        图片



        古今中外因食用河鲀而中毒死亡者不在少数,我国每年均有吃河鲀丧命的报道见诸报端。即便如此,有不少饕餮食客依旧“以身试毒”。

        专家提醒市民:切勿“贪一时口福,冒死食河鲀!”

        图片


        河鲀毒素广泛存在,属于剧毒!


        河鲀鱼的毒性是由其体内的河鲀毒素引起的。野生河鲀含毒器官多,而且多分布在隐蔽部位。河鲀毒素含量高低次序为:卵巢>脾脏>肝脏>血液>眼睛>鳃耙>皮肤>精巢>肌肉。

        河鲀毒素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最毒非蛋白质物质之一,属于神经毒素的一种,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(砒霜)的1250倍,只需要0.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。一只河鲀体内所含的毒素,估计足以杀死三十个成年人。其毒素主要有河鲀毒和河鲀酸两种,它首先作用于胃肠道,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,其次进入血液后迅速发生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抑制作用,使人呕吐、神经麻痹、四肢发冷,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。


        河鲀毒素中毒的发病一般很急,症状严重,一般进食后半个小时至4个小时内就会发病。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:初期面部潮红、头痛,先出现消化道症状,如剧烈恶心、呕吐,腹痛、腹泻,继而感觉神经麻痹,如嘴唇、舌尖、手指麻木、刺痛,语言不清,声音嘶哑,然后出现运动功能障碍,如手、臂、腿等处肌肉无力、身体摇摆、运动艰难,眼睑下垂、共济失调,甚至因全身麻木而瘫痪。严重者可血压下降、心动过缓、心律失常、呼吸困难及传导阻滞、昏迷,以至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。

        对付河鲀毒素国内外尚无特效的解毒剂,但河鲀毒素体内解毒和排泄甚快,因此一旦发现中毒,应尽快去医院,用催吐、洗胃去除毒素,解毒一般采用综合对症治疗措施。



        不消费!不捡拾!不加工!


        所有的野生河鲀鱼都带有河鲀毒素,含毒器官多且分布在隐蔽部位。一只河鲀鱼足以杀死三十个成人。而且每年2~5月是河鲀鱼毒性最强的时候。鉴于河鲀鱼毒素中毒的严重危害性,广大市民要爱惜自己及家人生命,远离河鲀鱼。


        不消费:
        普通的加工、烹调方法难以破坏河鲀毒素,一般的小餐馆、小加工厂缺乏河鲀鱼的相关专业知识,没有加工河鲀鱼的资质,民众不要随意到排档、渔船等地食用河鲀鱼。消费者一旦发现违法经营河鲀鱼的行为,应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。


        不捡拾:
        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海滩附近不要捡拾废弃的鱼,不要到路边或市场上买不认识的鱼类。碰到头胸部大腹尾部小,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,体表无鳞,光滑或有细刺的鱼,需仔细鉴别是否河鲀鱼(河鲀鱼一旦遭受威胁,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)。


        不加工:
        有的人认为只要去掉河鲀鱼有毒的头、内脏、皮,或者经过盐腌晒干、高温蒸煮后就会无毒,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。
        河鲀毒素作为耐酸、耐高温的动物性碱,化学性质稳定,需220℃以上方可分解,一般烹调手段包括盐腌或日晒等都难以破坏。即便将河鲀在130℃高温下炖11个小时,也只能分解三成左右毒素,况且一般家庭烹饪远达不到这个时间和温度。
        所以,市民最好不要自行加工食用河鲀鱼。